Close
現今LED照明系統能結合物聯網通訊技術與智能控制,利用可調控光照色溫與波長的功能,針對不同應用場域、族群、時間點,提供符合生理與心理需求人因照明光環境。

文章出處:
千家網
2021-05-24   來源:中達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現今LED照明系統能結合物聯網通訊技術與智能控制,利用可調控光照色溫與波長的功能,針對不同應用場域、族群、時間點,提供符合生理與心理需求人因照明光環境。對於90%的時間都待在室內活動的人們來說,LED照明的彈性應用更能滿足不同的情境需求,例如改善人體生理時鐘、提升工作質量與睡眠質量,在心理層面上也能滿足人們安全感的需求,提供人因照明。

“在對的時間提供適當的光,是對人們健康有正面效益,才能真的讓人在該休息的時候得到充分的休息,在需要專注工作時有足夠的精神。”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項目副理姜雅惠分享到人因照明對於健康的影響。

光不只可提供視覺色彩與明暗感知,光也提供人們的非成像( non-image forming, NIF)視覺系統,負責調節生理晝夜週期,影響日間松果體分泌及夜間褪黑激素(melatonin)分泌。人類自古以來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理節律隨日光而調整,白天需要高強度刺激,夜間避開高強度、高色溫或高生理刺激光環境,才不會因光影響體內褪黑激素分泌。隨著夜間人工照明需求日增,夜晚不當光環境也影響人類生理健康。參考文獻數據,夜間人造光普及城市,人們出現文明病比例較高,例如晝夜節律紊亂、睡眠障礙,甚至女性罹患乳癌的比例也相對高。

姜雅惠解釋,光對生理節律影響因子包含光強度、波長與接觸光時間點,目前常見LED人工光可調控光強度及色溫,此LED人工照明雖可依據生理節律調整光參數,但有時無法同時滿足光生理與心理雙重需求。依據國際照明標準委員會發布CIE S 026標準,影響生理節律的頻譜主波段為480nm藍光,因此如何調控夜間照明光環境此中的藍光比例,將是影響生理健康的重要因子。

姜雅惠建議,若要精準調整符合生理節律的人工光環境,可藉由“同色溫不同生理刺激”的人工光譜調控,滿足白天及夜間不同光頻譜的照明需求,減少干擾褪黑激素分泌的夜間照明光環境,助於改善睡眠質量。不同光譜對於人們生理有不同的刺激, CIE S 026標准定義出影響晝夜節律作用因子(circadian action factor; CAF),當CAF值越高,越會抑制人體褪黑激素的產生,讓人清醒;反之,低CAF值則會避免光源過度抑制褪黑激素分泌,調節晝夜節律。

在健康照明成為新一代LED應用趨勢的帶動下,根據不同場域、人們工作需求等,可打造出相對應的光環境。以上班族為例,長時間待在以白光照明為主的辦公室,可利用調整光的同色異譜波長來提高或降低CAF 值,以模仿自然光的晝夜節律。例如在適合工作的高色溫照明下,早上提高CAF 值,讓工作更加有效率,過了中午後逐漸降低CAF 值,兼顧工作績效高色溫照明並符合人體生理時鐘需求。

台灣工研院人因照明實驗室專家分享,健康照明也適用於需輪值的場域。例如在醫院護理站值中班的護理人員通常是在晚上12點下班,回到家就需要休息,因此下班前的兩個小時護理站照明要轉為提供低CAF值白光照明,避免因不當人工照明影響夜間褪黑激素分泌。反之,在需要精神專注的工作時段,則需要CAF值高的白光,保持清醒工作,增加工作效率。

在贍養中心,因老年人的眼睛對藍光的刺激接受度較低,容易造成白天藍光接受不足的狀況而影響生理時鐘,到了傍晚容易打瞌睡、晚上睡不著等。因此利用可調控照明技術,在白天時利用高色溫、高照度的燈具,改善老年人生理節律、提升睡眠質量。

光不僅提供視覺功能的需求還會影響健康,要營造安全舒適健康的光環境,隨著晝夜節律之於人們健康的重要性逐漸受到重視, LED產業界也開始推出相對應的產品。

姜雅惠指出,健康照明產品在規格上因為要提供一樣的亮度照明且提供不同生理刺激的光源,成本上相對較高,加上在標榜健康為前提,相關的認證如FDA,對於產業來說更需要資金與時間的投資。預期未來在相關法規的推波助瀾下,例如健康照明標準、IWBI的WELL標準推動下,健康照明會是新一波的趨勢。